楊凱
中國煤炭報主任編輯。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年的上半年變得如此不同尋常。百年難遇的“黑天鵝”席卷世界,給經濟與社會造成重創,世界經濟今年衰退已是必然。煤炭行業在這場疫情大考中經受住了考驗,在春節期間部分煤礦停工停產的情況下,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硬,先于大多數行業將產量恢復到正常水平,為疫情防控期間和復工復產情況下的能源穩定供應提供了保障。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煤炭產量為14.7億噸,同比甚至有0.9%的增長。這點難能可貴。
和其他行業技術革命所需要的時間相比,能源行業的轉型是較為漫長的。不能像以前那樣通過做大蛋糕來創造更多效益,如何在現有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及如何去切另一塊新蛋糕,是當下需要煤企負責人考慮的問題。這位曾被國外雜志評為全球50大思想家之一的學者認為,能源轉型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在煤炭市場變化之前提前變化,就是這樣的表現。他們對市場的變化更為敏銳,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套利空間。這樣做的一個結果是,市場旺季開始得更早,因為在旺季到來前便進行采購,提前帶動了市場。
十年來我國煤炭的進出口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很短的時間,從一個煤炭的凈出口國到煤炭的最大進口國,充分表明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力度。世界市場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融為一體,開放是必然趨勢,任誰也改變不了。煤炭市場也是這樣,煤炭人得適應這種內外連通的市場,習慣這種越來越激烈的競爭。